移至主要內容區

雲林管理處

雲林管理處

:::
:::

水利工程

(一)水源工程:

濁幹線灌區主要水源引自濁水溪,濁水溪位於本省中部,發源於中央山脈合歡山麓,海拔3,416公尺,全長186.6公里,為本省第一長流河川,流域面積極為廣闊,上游蜿蜓曲折於叢山中至南投縣信義鄉,納有萬大溪、卡社溪、丹大溪、巒大溪、郡大溪、水里溪、陳有蘭溪等支流,河床標高降至300公尺左右,至集集盆地河床標高降至200公尺左右,至二水鐵橋上游再納有清水溪、東埔蚋溪等支流,流入彰化沖積平原,至麥寮流入台灣海峽。兩岸斷岩屹立,地層多為粘板岩、沈積層組成,岩質鬆軟,裂縫甚多,風化極速,復受豪雨颱風之侵蝕、地震搖動等摧殘,故山崩時有發生,水質混濁。本會於濁水溪沿岸設三處進水口,分述如下:

1.濁幹線林內一號進水口設施:

本進水口興建於公元1972年,位於濁水溪彰雲大橋下游左岸林內二號堤防旁,當地俗稱為『林內二號仔水門』或『濁水溪林內第一取入口』,原設為觸口工作站管轄,後該站合併於林中工作站,雲林水利會1975年成立後改稱『濁幹線林內一號進水口』,該水門原有設施為入口上、下層各十二孔,出口一層六孔,最大取水量54CMS,鋼筋混凝土構造,出口配以發電機10Kw作為電動制水門,進水閘門底標高90.6公尺,由於近年來河川盜採砂石嚴重流失,致濁水溪床變遷,進水口發生堵塞,目前取水功能已喪失。

2. 濁幹線林內二號進水口設施:

本進水口興建於大正九年(1920),位於彰雲大橋下游左岸約二‧五公里處,該水門原有設施為入口上、中、下層各十孔,出口一層十孔,取水閘門前段設有十門電動攔污柵及電動水門,後段設有電動制水門十門,進水口閘門底標高83公尺,並設有排砂門四門36公尺寬,排砂門底標高81.68公尺,本進水口最大取水量54CMS,排洪能力800CMS,並備有20Kw發電機乙部,以備斷電時配用。

3. 濁幹線林內三號進水口設施:

進水口最初興建於清朝嘉慶年間,稱為『中國仔水門』,直接引水供灌西螺地區鹿場課圳系統,係於民前九年配合濁水溪護岸工程之興建,再行改進原有設施入口上、中、下層各七孔,鋼筋混凝土捲揚式水門,最大取水量67.5CMS,位於濁水溪林內六號堤防旁,當地俗稱為『六號仔水門』,取水後經1,431公尺導水路流入鹿場課圳供灌,後改稱為『林內第三取入口』;復於公元1974年政府為加速農村建設,於林內四號堤防旁新建完成現有之進水口,設有電動攔污柵及電動取水閘門各六門,排砂門二門,計20公尺寬,進水口閘門底標高78.8公尺,排砂門底標高78.3公尺,取水能力34CMS,排洪能力350CMS,並附設22.38Kw發電機乙部以備停電時之緊急使用,民國六十四年雲林農田水利會成立後改稱『濁幹線林內三號進水口』,取水後流經460公尺長水路注入濁幹線。濁幹線進水口,原係利用傳統式竹筍攔水,但每遇豪雨易遭沖毀流失,故每年維護費用相當龐大,且由於下游段盜採砂石嚴重,至河床日亦刷深,易於大雨後流失,經本會積極爭取後撥款補助修復排砂閘,並完成固床工。

濁幹線進水口,原係利用傳統式竹笱攔水,但每遇豪雨易遭沖毀流失,故每年維護費用相當龐大,且由於下游段盜採砂石嚴重,至河床日亦刷深,易於大雨後流失,經本會積極爭取後撥款補助修復排砂閘,並完成固床工。

水利工程1
水利工程2

因無水庫,必須以臨時攔水設施(竹笱)由濁水溪攔水,工程費龐大,每遇豪雨常遭沖毀

(二)舊虎尾溪排水橡皮埧工程:
1.緣起:

本會濁幹線灌區,全屬於濁水溪沖積扇平原,為本省重要農產區之一,由於濁水溪流域水源季節性分配極不均勻,又無水庫可供調蓄,位處水源末端之沿海地區缺水嚴重,僅靠抽取地下水或利用排水渠道中之迴歸水再利用。牛埔頭補助水源,位於東勢鄉牛埔頭地區,長年嚴重缺水,經多次檢討臨近舊虎尾溪迴歸水再利用之可行性,於是規劃在舊虎尾溪排水內施設攔水埧取水,兼具灌溉排水功能,經比較各種工法優劣點,仍以施設橡皮埧最為恰當。

2.工程內容:
  1. 橡皮埧長25公尺,高2.5公尺一座。
  2. 橡皮埧附屬消能設施一座。
  3. 橡皮埧操作房及操作設備一套。
  4. 牛埔頭補助水源取水門寬1.5公尺,高1.2公尺一座。
  5. 併行流末工二座。
3.建造時間:
  1. 開工日期:民國七十二年四月一日。
  2. 完工日期:民國七十三年一月二十五日。
4.建造經費:
  1. 土木部份:530萬
  2. 機電部份:580萬
  3. 總工程費:1,110萬
5.使用功能:
  1. 舊虎尾溪排水保有五年頻率之洪峰流量132.5CMS,兼具排污及清除布袋蓮之功能。
  2. 牛埔頭補助水源取水量1.08CMS,取水時間每年六月至十二月。
6.操作方式及埧體:

本橡皮埧埧體為充氣式,充氣豎立時間約25分鐘,並設定埧體溢流水位50公分,超過時安全閥自動打開自動倒伏,倒伏時間約20分鐘,可全斷面排水充分發揮排水機能。

7.營運及管理:

牛埔頭補助水源自民國七十三年完成後,均能維持河道水流的正常排放,操作方式及管理簡便,取水情況穩定,實為一不可多得之灌溉設施 。

(三)自動傾倒閘門:
1.緣起:

本會灌區位於台灣中南部,嘉南平原的東北隅,灌溉排水地面積約64,000多公頃,事業區域內平均降雨量約1,500公厘,雨量尚稱充沛,但時間上分配極不均勻,每年五月至十月為雨季,十一月至翌年四月是旱季,灌溉水源主要取自河川,屬川流式灌溉,因河川坡陡流短受降雨量多寡支配,致流量豐枯懸殊變化頗大,灌區內未興建水庫,主要水源取自河川,枯水時水源不足,致常發生間歇性缺水,水源供應不穩定,本會乃積極開發補助水源計六十五處,抽取迴歸水輔助使用。補助水源大都設於不受污染之渠道,視各處之地理環境條件,大致上可分為重力式取水及機械式取水。如果採用重力式取水者,則於渠道中設置一攔水設施,集中並抬高可利用水位以利取水,由於在排水渠道中施設攔水設施需顧及原排水功能,故研發兼顧灌溉及排水機能之自動傾倒式水閘門。

2.設計、操作及功能:

補助水源通常於排水渠道內施設橫斷制水閘門,集中及抬高渠道中可取用水源,構造上閘門及閘門柱皆為阻礙排水之殺手,乃設定溢流水位高度(出水高度以下之高度),當達到設定之水位高度時,自動開啟壓力閥,使制水門倒伏至渠底平齊,順利將上游排水及漂流浮物順利排出,如欲取水時再啟動動力系統,將閘門豎立充分發揮灌排之功能,設計上水門之寬度以大跨度為宜,對清除漂流物的效果極佳,閘門上並加封止水,充份利用有限資源。

(四)防潮閘門工程:

屬於區域排水部份,已在民國86年移交雲林縣政府管理。

1.海水倒灌原因:
  1. 地下水超抽常見於雲林縣沿海地區,包括口湖、四湖、水林、台西、麥寮等五鄉鎮之養殖面積約一萬零柒佰多公頃,大量超抽地下水,使得原本豐沛之地下水日漸枯竭,以致地盤日漸下陷。
  2. 沿海地區鹹水魚塭養殖業者為導引海水供應魚塭養殖用水,常不惜破堤引水或破壞各級排水路之防潮閘門,使得阻絕海水入侵之水門功能喪失。
  3. 排水整治計劃及經費未能及時配合,由於排水整治計劃經費龐大籌措不易,未能及時辦理改善,排水無法及時渲洩,造成淹水事件層出不窮。
  4. 各級排水路及防潮閘門設施年久失修。
2.改進措施:
  1. 規劃養殖專業區,統籌供水系統。
  2. 全面引用地面水源,利用有效水量超量灌溉,補充地下水,減緩地層下陷。
  3. 嚴格執行土地使用管制規定。
  4. 嚴格取締違法抽取地下水。
  5. 改變養殖型態及經營管理。
  6. 加速防潮閘門興修改善。
3.防潮閘門設計及操作:

由於地層嚴重下陷感潮段已延伸至內陸,每當豪雨加上漲潮時,海水入侵內陸產生倒灌,為防患上述災害長期治本之道如上述改進措施,短期應先以治標方式於排水出海口設施防潮閘門並配合人工管理啟閉。防潮閘門之施設,需針對用途作多功能構造之組合,以常流量配合自動排水門之設計,當內水位高於外水位時自然排出,反之當外水位高於內水位時,閘門自動關閉,如遇豪雨大流量排放時,應以最高所估算之洪峰流量設計排水門,必要時全部開啟閘門,發揮全面洩洪功能。另現代之養殖業皆以海水養殖,配合地區之意願及習性施設海水取水門及引水道,該設施以能滿足養殖業海水用水每日替換水深,折算水量設計。

水利工程3
(五)近年優良農業建設獲獎工程:
1.後庄子埤制放水門改善工程(106年完竣)

後庄子埤制水埤塘灌溉設施隸屬臺灣雲林農田水利會斗六管理處斗六工作站管轄,位處斗六市芭蕉溪(大潭排水)龍潭橋下游處,灌溉面積362公頃,為斗六地區最重要的農用灌溉埤塘之一。後庄子埤之開設自民國16年建造迄今已屆89年,惟因既有制放水設施老舊,中間墩柱不僅妨礙水流更成雜物淤堆之所在,有阻洪現象(造成抬高水位、減少通水斷面及減低護岸之出水高度),且既有埤池內設施及構造物皆有妨礙河川計畫治理高程及堤線,加上極端氣候伴隨豪大雨引發淹水,造成斗六市龍潭社區排水無法宣洩,各方居民、民意代表屢屢陳情,為使取水順利及保障人民財產安全,故進行現有制放水門之改善工程,本件榮獲106年度農業建設工程獎-優等。

後庄子埤制放水門
後庄子埤制放水門
後庄子埤制放水門
後庄子埤制放水門
2.大義崙第一制水閘改善工程(107年完竣)

大義崙排水第一制水閘隷屬臺灣雲林農田水利會西螺管理處大義崙工作站管轄,位於為西螺大排、舊頂埤頭大排及甘厝大排匯流口(裕民一號橋)下游約232公尺處,灌溉面積1,064公頃。大義崙排水第一制水閘為民國75年完工迄今已屆32年,惟因既設閘門設施及構造物設施老舊,為上游河段之通洪束縮瓶頸,有阻洪現象(造成抬高水位、減少通水斷面及減低護岸之出水高度),加上近幾年氣候變遷所形成之豪雨及颱風,往往造成此區排水不易,因此目前之蓄水防洪系統可能無法負荷,各方居民、民意代表屢屢陳情,為使排水順利及保障人民財產安全,故進行現有制水門之改善工程,完工後可發揮整體改善淹水效益,減少淹水面積約514公頃,本件榮獲107年度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佳作。

大義崙第一制水閘
大義崙第一制水閘
大義崙第一制水閘
大義崙第一制水閘
大義崙第一制水閘
大義崙第一制水閘
3.新頂埤頭大排改善工程(108年完竣)

新頂埤頭大排隷屬臺灣雲林農田水利會西螺管理處西螺工作站管轄,位於為舊頂埤頭大排(4K+311)上游之農田排水其集水面積達883公頃。此外為滿足灌溉所需於新頂埤頭大排設置二處制水閘門,其灌溉面積合計81.25公頃。其第二制水閘為民國55年完工迄今已屆53年,惟因既設閘門設施及構造物設施老舊,為上游河段之通洪束縮瓶頸,有阻洪現象(造成抬高水位、減少通水斷面及減低護岸之出水高度),加上近幾年氣候變遷所形成之豪雨及颱風,往往造成此區排水不易及多次潰堤,因此目前之蓄水防洪系統可能無法負荷,各方居民、民意代表屢屢陳情,為使排水順利及保障人民財產安全,故進行現有排水渠道及制水門之改善工程,本件榮獲108年度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優等。

新頂埤頭大排
新頂埤頭大排
新頂埤頭大排
新頂埤頭大排
新頂埤頭大排
新頂埤頭大排
新頂埤頭大排
新頂埤頭大排
新頂埤頭大排
4.林內濁幹線2號進水口導水路災害復建工程(108年完竣)

林內濁幹線2號進水口,為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重要之農田灌溉用水取水設施,位於彰雲大橋下游約2公里處(濁水溪河道斷面85河段之左岸),該取水設施將濁水溪水導入林內分水工(八卦池)並提供雲林管理處轄內46,000公頃農田之灌溉用水;由於2019年8月底白鹿颱風襲台,濁水溪河川溪水暴漲及河道偏移,進水口導水路固床工受創沖毀,嚴重影響取水功能,為確保灌溉用水不虞匱乏,農委會特補助管理處辦理災害復建工程來穩定河川俾利水源之取得無虞。

本復建工程係為免具沖刷崩退潛勢之高灘地退縮至林內濁幹線2號進水口前方,故於高灘地具沖刷潛勢位置預埋丁壩群,使直沖水流於特定位置後產生流向調整,以防止高灘地遭持續沖刷而側潰,丁壩設置於林內(濁幹線)2號進水口旁灘地,採用透水型及垂直式,壩長18~20公尺,壩高2.91~2.9公尺,壩寬約12.8公尺,丁壩間距45~50公尺,壩頭沖刷深度1.31~2.92公尺。有效使濁水溪水流提前引導流向河心,保護林內2號進水口及維護灌溉取水等設施。

施工前
林內濁幹線2號進水口
施工後
林內濁幹線2號進水口
林內濁幹線2號進水口
林內濁幹線2號進水口
5.青埔大排等改善工程(108年完竣)

本會台西工作站轄管青埔大排,為馬公厝大排之重要支流,集水面積約689公頃,全長4.8公里。因原先現況為土渠,雜草叢生,每年花費在疏濬的費用相當高,疏濬完約只能維持1~2個月,又會雜草茂密,成效不彰。原先土渠斷面也較小,通水斷面不足。大雨來襲時,因宣洩不及,常造成地方農田淹水,下游段約3公里已雲林縣政府及本會亦逐年完成青埔大排下游段之改善工程(1+768~4+812),本計畫擬延續改善完成部分向上游延伸,本會向農委會多次爭取經費,本工程斥資約1億6佰萬元,分三期進行現有排水渠道之改善。

本工程完工後,達到「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農田排水」建議之10年重現期距之ㄧ日暴雨量一日排除之農田排水保護標準,改善後通水斷面變大,可使大雨來襲時,大排水位可以降低,減少農田淹水情形。改善後維護管理費用也較低,疏濬後可維持1年以上,成效卓著。

施工前
青埔大排
施工後
青埔大排
6.南三和中排改善工程(108年完竣)

南三和中排隷屬本處西螺分處九隆工作站管轄,位於新虎尾溪中上游之農田排水,其集水面積達298.52公頃。現況渠道為砌石工溝渠,該渠道老舊破損且本渠道(起點)含新虎尾溪別線調節該別線灌溉水量功能之一,造成現況容易淤積泥土與雜草叢生影響通水面積及排水功能,每逢豪大雨時造成周邊田區排水延滯情形。

為使渠道排水順暢及增加通洪斷面,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減少災害損失,經多次向農委會爭取經費改善,終獲得109年度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支持。本工程斥資約2仟5佰萬元,進行現有排水渠道之改善。

工程完工後,因南三和中排兼具調節新虎尾溪別線灌溉水量功能,於颱洪、豪大雨或緊急事故時,可排放過量之水或放淤,且全線一次改善,擴大該區域整體排水效益,降地水患損失,提升保護二崙地區蔬菜及稻作生產。另完工後除道路擴寬,一併將原凹凸不平之道路AC全面刨除並重新鋪設AC,展現排水路乾淨整潔、道路通暢,為當地居民改善居住環境及增加交通便利性。

施工前
南三和中排
施工後
南三和中排
南三和中排
7.濁幹線調蓄滯洪池工程(108年完竣)

為配合政府政策將本水利會之安慶圳灌區之灌溉水源水井封填(原主要水源為鑿井抽取使用地下水),使安慶圳灌區頓失引灌水源,遂思考於濁幹線興建蓄水池蓄存夜間離峰水量來供灌,係利用濁幹線左岸剩餘水利地興建濁幹線調蓄池(容量約為9.5萬噸)與安慶圳調蓄池(容量為2萬噸)串聯蓄存夜間離峰水量調節聯合操作,合計可蓄存容量為11.6萬噸。(此容量約為安慶圳灌區一期作每日最大需水量之2日容量),本調蓄池分成四期施工,其中「濁幹線調蓄滯洪池工程」為最後一期,完工後,除了能更有效的利用水資源外,亦為當地提供休憩之場所。

施工前
濁幹線調蓄滯洪池施工前
施工後
濁幹線調蓄滯洪池施工後
最後更新日期:2023/12/22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