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雲林管理處

雲林管理處

:::
:::

褒忠工作站

基本資訊

  • 地址
    雲林縣褒忠鄉太湖路11號
  • 電話
    (05)6972050

沿革

  • 本站創設於民國十五年六月一日,為日據時代耕地之改良及民生之繁榮而設立,初命其名為埔姜崙監視所,地址設於埔姜崙段廿五號之地號上,辦公廳舍為坐西向東之木造建築。
  • 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後,改為嘉南水利協會埔姜崙監視所。
  • 民國卅七年改組為嘉南水利委員會埔姜崙灌溉工作站。
  • 民國四十三年辦公廳舍因木材老舊,以及配合褒忠市容,改建坐南向北,以日式和中式合璧造形,可謂美侖美奐,風靡一時。
  • 民國四十七年,政府為統一全省水利會組織,本站改為嘉南農田水利會褒忠工作站,同時全面實施三年輪作灌區。
  • 民國四十八年,政府大力提倡糧食增產,開闢水源,開鑿地下水井,全面實施三年二作田。
  • 民國六十四年為實施健全農田水利會,將嘉南農田水利會濁幹線系統灌區合併原竹山、斗六農田水利會全部灌區成立為雲林農田水利會,本站改名為雲林農田水利會褒忠工作站。
  • 民國七十二年三月為業務之順利推展,原埔姜工作站行政區域合併本站,埔姜工作站改為水路工作站。
  • 民國八十五年元月十八日,因業務之需要遷入埔姜村太湖路十一號與埔姜工作站合署辦公。

灌溉轄區

  • 本站轄區跨及雲林縣土庫、褒忠、東勢等三個鄉鎮,東自土庫鎮崙內路、西馬公厝分線起;西至路潭分線第二放水路,月眉分線為界;南起舊虎尾溪;北至新虎尾溪止。方圓一百平方公里,灌溉面積二、二三四公頃,三年二作區一、五一九公頃,三年一作區都屬於台糖地,面積七一五公頃,全站共劃分十九個小組,五十六個灌溉小區,據以推行輪作及管理。其詳細分佈情形如灌溉區域圖。
  • 地形以東西走向平緩,最高標一五.三二公尺,最低五.一○公尺。以整體坡度來講,對灌溉排水設施的功能,尚稱良好,惟其灌溉用水大部份均取之濁水溪,流量不穩定,含沙量極高,尤其自重劃以後, 一切設施都已老化,無法即時改善,灌溉業務之推展,乃倍感困難。所以在灌溉業務上均賴全體員工及小組組長通力合作,主要靠掌水工的修修補補,方得以維持正常的運作。
  • 本站轄內因受海洋性亞熱帶氣候之影響,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為東北季節風期,風力強勁且乾燥,雨量稀少。每年降雨量平均在一、○○○公厘至一、四○○公厘之間。
  • 灌溉制度:本站灌溉用水水源主要引自濁幹線,因濁水溪之水量很不穩定,且含沙量高,影響灌溉系統水量分配管理,且水量旱雨季差別極為明顯,為調節正常的灌溉水量及改善水稻的生產,於一九六○年開鑿地下井來補助,及各級灌溉渠道施設混凝土內面工以減少水量的流失。灌溉期間之計劃每年夏秋季以水稻灌溉為主,即自六月一日至十月三十一日,冬季甘蔗什作第一次自十一月一日至十一月三十日,第二次自十二月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春季甘蔗什作灌溉則須視濁水溪機動調配分組輪灌。
  • 耕作方式:本站事業區內有總灌溉面積為二、二三四公頃,除台糖公司農場地為三年一作區外,均實施三年二作區,惟近年來農耕技術發達,耕作方式亦隨之改變,可說已打亂了固有的輪作制度,同時也增加灌溉管理的複雜性,於是工作人員的能力熱誠,都有待加強必要。

灌溉分布圖  

褒忠站灌溉分佈圖

最後更新日期2024-01-31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