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 本工作站於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創設,原名為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虎尾郡部北厝溪監視所。
- 民國35年11月改稱為嘉南農田水利協會虎尾區部北溪厝灌溉監視所。
- 民國37年2月改稱為嘉南大圳水利委員會虎尾分會北溪厝灌溉監視所。
- 民國45年12月正式改稱為嘉南農田水利會虎尾區管理處墾地工作站。
- 民國64年1月改稱為雲林農田水利會虎尾區管理處墾地工作站。
- 民國66年將年久木造平房拆除改建二樓鋼筋混凝土樓房。
- 民國88年7月增建會客室。
- 民國92年9月工作站圍牆(三面)修繕為鋼筋混凝土牆。
- 民國99年12月工作站辦公廳舍新建工程發包完成。
灌溉轄區
- 地形:本站事業區域跨及雲林縣虎尾、土庫鎮、褒忠鄉等三鄉鎮,北以新虎尾溪為界,南與有才寮排水相鄰,東自廉使分線起,西至褒忠鄉龍岩分線第二放水路及西王厝寮中排三為界。東西延長約12公里,南北延長約四公里,面積計約1、729公頃,土地平坦地勢由東向西傾斜,標高最高24公尺,標高最低12.5公尺。
- 地質:本站事業區域地質係屬濁水溪第四紀沖積層,東部虎尾系之砂質壤土。
- 氣象:本站事業區域位於台灣西部嘉南平原之北方,氣候屬本省西部之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每年10月至翌年3月為東北季節風期,風力強勁且乾燥,雨量稀少。每年4月開始 東北季風漸轉西南風,降雨量亦隨之增加至10月雨季結束止,年平均降雨量約1,500公厘,最大年降雨量約2,700公厘,最小年降雨量約600公厘。每年4月至9月為雨季,佔年降量約85%。7、8月適逢颱風季節雨量最多,而1~4、11~12月等降雨量較少視視為旱季。
- 灌溉面積:本站事業區域灌溉水源係屬濁幹線系統,因灌溉水源引自濁水溪水量不穩定及地區性質不同,灌溉面積及灌溉系統劃分為:西廉使等12水利小組輪區。
- 灌溉制度:本站灌溉用水水源主要引自濁幹線,因濁水溪之流量不穩定且含砂量極高,影響灌溉系統水量分配管理,且水源旱雨季區分極為明顯,夏秋季水稻灌溉均配合本會規定大致自6月1日至10月31日,冬季甘蔗、雜作灌溉第1次自11 月1日至11月30日,第二次12月1日至12月25日,春季甘蔗、雜作灌溉則須受濁水溪分水協定,水源不足施行輪灌,施灌期間自1月下旬至2月上旬,視虎尾區輪組號次決定,第二次灌溉情形亦須施行輪組,其灌溉期間大約在5月中旬至5月下旬,亦須視虎尾區輪組號次決定。
- 耕作方式:本站事業區域因水源取水量不穩定,灌溉用水量不足及地質土壤等因素,區域概分為3年2作、3 年1作輪灌區、單期作及兩期作等作區。
- 農產品:本站事業區域內主要農作物,近年來由於政府大力推廣轉作,本站概分為水稻、花生、玉米、甘蔗、大蒜、蔬菜等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