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 民國18年創設於虎尾郡虎尾街尾寮,即今虎尾鎮興中里尾寮路1號。稱廉使監視所。
- 民國30年7月改建為木造水泥瓦平房。
- 民國44年9月改稱廉使幹線工作站。
- 民國46年7月再改稱廉使工作站。
- 民國78年改建為二樓鋼筋混凝土辦公廳。
灌溉轄區
- 濁幹線:本站區域上游於濁幹線測點11+391與芎蕉站區域交界,下游於濁幹線測點18+825與三合站區域交界,全長7,434公尺。專司區域內各幹支線輸水及用地、構造物等維護巡防管理。
- 制水閘門:區域內設有跌水工兼制水閘3處,跌水工乙處及廉使、馬公制水閘等。以穩定濁幹線流量及控制各中小給取水量,計制水閘門13門。並於民國63年配合加速農村建設時期,全面改建為電動制水閘門。
- 第七號跌水工及制水閘:設於濁幹線測點11+635處,建有2門電動制水閘,每門寬1.92公尺、高1.30公尺。
- 第八號跌水工及制水閘:設於濁幹線測點15+546處,建有2門電動制水閘,每門寬1.92公尺、高1.30公尺。
- 馬公支線制水閘:設於濁幹線測點16+923處,建有2門電動弧形閘門,每門寬2.75公尺、高2.00公尺。
- 廉使制水閘:設於濁幹線測點17+106處,建有5門電動制水閘,每門寬1.92公尺、高1.30公尺。
- 第十號跌水工及制水閘:設於濁幹線測點18+825處,建有2門電動制水閘,每門寬1.92公尺、高1.30公尺。
- 支線取入:平和厝支線、垺內支線、竹圍子支線、馬公支線等4處。
- 中給線取入:東竹圍中給乙處。
- 小給線取入:舊廍分線等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