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 本站成立於民國44年06月25日。
- 當時斗六大圳竣工後,原斗六站內轄內柴裡埤及古坑站湳子埤合併斗六大圳部份地區成立現在溝埧工作站。
- 民國91年05月17日成立合署辦公大樓。
- 灌溉區域內跨越斗六市、古坑鄉、斗南鎮三鄉鎮,位於斗六市南端、北起雲林科技大學南邊之湖底溝為界,沿大潭、久安庄尾、豬母溝、西連烏瓦排水與石牛溪為界南端起自板橋竹頭角仔至崙仔溪上流與永光路湳子農場交界。
- 東西全長7.5公里,南北長6.5公里。
灌溉轄區
- 溝埧工作站面積1113公頃。
- 灌溉地屬於斗六地政事務所管轄溝子埧、九老爺、茄苳腳、柴裡、大崙、大潭、瓦厝子、古坑、湳子、水碓等十地段。
- 斗南地政事務所管轄新庄、溫厝角等二地段。
- 轄內兩期作田269公頃,單期作田230公頃,輪灌期作田614公頃。
- 灌溉以地面水為主,地下水為輔,地面水取自石牛溪【亦稱雷公溪】。
- 地下井14口,440匹馬力,7.772侖/分。
- 利用排水三處攔水做為迴歸水補充灌溉。
- 柴裡埤水源取自於石牛溪,水源豐枯極不穩定,湳子埤取自於崙子溪,然溪床落差大已無法築壩攔取且導水路淤積嚴重又無巡防道路維護,故湳子埤已名存實亡。
- 以上種種囿於先天條件不足所以灌溉管理倍加困難,又水源灌域東西快速道路遇下雨常流入渠內,嚴重影響灌排水功能,且轄內各渠道泥沙淤積及雜草叢生疏濬經費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