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 本站早期於清朝康熙四十八年,即由私人(含地主及佃戶)先後陸續興築斗六埤、後庄子埤、雲林埤、田頭埤。
- 至民國四十二年斗六大圳本站所轄斗六支線及保長廍支線完工通水後,本站灌溉區域系統已完成。
- 本站灌溉區域北以虎尾溪、東以海豐崙溪,西以舊虎尾溪、南以保長支線後放水路及豬母溝大排為界。
- 本站範圍包含古坑鄉東和村、斗六市及斗南鎮田頭里部份。
灌溉轄區
- 轄內灌溉地位於平原,並有大部份經農地重劃過。
- 計有斗六埤、後庄子埤、雲林埤、田頭埤等四埤圳及斗六大圳系統之斗六支線(黃厝、菜公、虎尾溪、苦苓腳等區)及保長廍支線(社口、保長廍等區)。
- 行政劃分為十個水利小組。
- 水源以地面水之海豐崙、芭蕉溪、雲林溪及斗六大圳系統為主。
- 並取用豬母溝排水、新興大排等回歸水利用。
- 共二十八口地下井與四處補助水源補充灌溉。
- 雙期作田382.32公頃、單期作田383.76公頃、二863.28公頃,排水面積71.10公頃,計1700.46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