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 民國十三年起日本政府開設公共埤圳、嘉南大圳、新虎尾溪別線成功即置貓兒干灌溉監視所,管理灌溉、排水,因水源水量有限故將區域劃定實行協會(即現在水利小組)。
- 區域再分割三輪區並定甘蔗區、水稻區、雜作區每小區面積約五十公頃左右。每年實施輪流種植,施行灌溉,故統稱三年輪灌區域。
- 民國四十九年政府為確保糧食增產,而開鑿地下深井設置補助水源增加用水量,逐改三年二作水稻灌溉。
- 民國六十四年一月一日政府為配合健全農田水利會方案,施行區域調整、將嘉南農田水利會濁幹線系統合併斗六農田水利會為雲林農田水利會,再設立豐榮工作站。
- 民國九十一年為加強對會員服務,改建豐榮工作站辦公廳舍於九十二年三月正式起用。
灌溉轄區
- 本站係屬灌溉工作站(如附圖),東起崙背鄉、崩溝寮、舊庄段為界,西至麥寮鄉許厝寮橋頭段止,南以施厝寮大排為界,北延濁水溪南岸護堤止。
- 東西長七、五公里,南北寬二、五公里行政區域跨及崙背鄉、麥寮鄉。
- 灌溉面積一二三六、三八六四公頃。
- 灌溉區地勢平坦,地標高位於海拔一○公尺,平均坡度壹仟分之一,土壤質地屬砂質壤土。
- 區域內已全部辦理農地重劃農水路設施完整,唯大部份仍為土渠尚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