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雲林管理處

雲林管理處

:::
:::

改制以來,許多「農田水利會」時代做不到的事、無法取得的經費與建設,如今都在一一實現當中

發布日期:2023-07-17 發布單位:雲林管理處-雲林管理處

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以來,許多「農田水利會」時代做不到的事、無法取得的經費與建設,如今都在一一實現當中 

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就有關部分人士指稱針對農田水利會改制後農水路沒有清淤、改善工程沒經費、大埤鄉尚有200條農水路沒修等議題提出質疑一案,本處回應如下:

  1. 農田水利會於109年10月1日改制為公務機關,改制前(107-109年)雲林農田水利會清淤經費平均每年約5,000萬元、年度清淤土方量約40萬立方公尺。改制後(110-111年)農水署雲林管理處清淤經費平均每年約7,200萬元,約增加44%;年度清淤土方量約49.6萬立方公尺,約增加24%。
  2. 另外有關農水路的改善工程經費,據統計,改制前(107-109年)平均每年約5億4,000萬元,改制後(110-111年)平均每年則增加至約7億4,200萬元,約增加37%。112年由於新增【提升農業水資源永續韌性建設計畫】及【濁幹線與北幹線串接工程計畫】,目前已核定之工程計畫金額約23億元。
  3. 農田水利署不僅由雲林管理處在雲林永續經營著農田水利事業,每年也補助雲林縣政府約達2億元,辦理農地重劃、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及農地重劃區緊急農水路更新改善等相關工程,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辦理農水路改善工程。
  4. 改制前農委會(107-109年)補助雲林農田水利會辦理大埤鄉農田水利設施更新改善工程3年共6仟6佰多萬(66,756千元)。改制後(110-112年)農水署雲林管理處投入大埤鄉農田水利建設經費迄今將近1億5仟萬元(149,016千元),成長幅度超過一倍,顯見本處非常重視大埤鄉農水路建設。
  5. 大埤鄉的農地有相當大比例被劃為非灌區,是無法享受到農田水利會的服務的,但改制以後,辦理了北鎮聯美村灌溉設施改善工程,擴大灌溉服務。另位於大埤鄉北鎮村舊庄重劃區的小給20-7,原本已經取得318萬的改善經費並已發包,然卻因工程用地無法取得,最後無奈祇能放棄,相當可惜。本處為了讓灌區外農民的灌溉設施更加完善,未來仍將持續爭取經費辦理。
  6. 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統計轄區內需辦理改善的農田水利設施約需高達800億元。改制這二年多來,本處在雲林縣投入了大量的經費,進行農水路的改善。而為了讓工程順利進行本處於工程進行前都舉辦施工前說明會,廣納鄉親的意見,廣大而為數眾多的鄉親都曾蒞臨參與。
  7. 事實上,改制以來,許多「農田水利會」時代作不到的事、無法取得的經費與建設,如今都在一一實現當中諸如:
  • 渠道淤積第一時間進行疏濬、農田水利署甚至成立 免費專線「0800-788717」(0800請幫忙清一清)或 上「圳路清淤通報網」(http://www.channelmm.ia.gov.tw)透過多種管道提升服務效能。
  • 擴大了服務範圍:「農田水利會」時代,服務的對象是灌溉區域內的農民會員,現在則以全體農民為對象,批評者所不知的是;大埤鄉正是首個受惠的地方,「大埤鄉北鎮聯美村灌溉設施改善工程」正是施設於非灌區內。而不管是灌區或是非灌區,我們都責無旁貸、全力以赴!
  • 濁幹線與北幹線串接工程、濁幹線全線進行改善、斗六大圳古坑蓄水池計畫…等等耗資數億、甚至是數十億元的重大基礎建設目前刻正規劃或已施工中。以當時的「農田水利會」的財務,根本無法負擔!政府承擔如此重責,對於農民絕對是好事!

要改善的農水路還很多,但相信多數雲林鄉親對於本處同仁、諮議委員、水利小組長、班長齊心為雲林灌區農田水利建設的付出,點滴在心頭,成績也是有目共睹。

相關照片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最後更新日期2023-07-17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