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處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於106年8月28日正式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是全國唯一一處以農田水利為主題同時結合了環境教育的設施場所
四年來,為持續保有環境教育的設施場所認證,本處對於該館的經營維護竭盡心力,不斷透過與當地社團或外界機關團體合作,舉辦各類活動,並加強宣導,希望能將農田水利文化廣為推廣。
此次教育園區能獲得評審委員「努力值得嘉許」的評鑑,讓本處感到榮幸並備受鼓舞,吾人必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將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打造成一個「近悅遠來」的好地方!
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小檔案:
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位於雲林縣林內鄉林中村三星路9‐2 號,林內分水工畔,園區包含「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及周邊動態水利設施模型,區域範圍約二公頃。結合附近集集攔河堰南岸聯絡渠道、林內分水工、濁水發電廠、濁水溪進水口…等水利設施,園區頗具參訪價值。
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成立於民國91年,主要為配合「集集共同引水計畫」啟用,建築面積三百餘坪,內部設有六個區,分別為一樓的「傳統水利展示室」、「八田與一技師展示室」、「文獻展示區」和二樓的「現代水利展示室」、「農耕器具展示室」、「戶外展示區」;另有七大主題,分別為一樓的「水利的演進」、二樓的「地下水及補助水源的開發」、「量水設施」、「省水管路灌溉」、「天然災害」、「農家器具」及各樓層中間的「文獻資料」,可以了解雲林農業水利灌溉發展過程;室外東側陳列濁水溪流域石材分布情形,濁水溪流域上游大量巨石,至水里一帶變成斗石、礫石,及至西螺大橋變成細砂,目睹此景,參訪者可以實際體會濁水沖積扇形成之原因;園區周圍動態水利設施模型完整介紹農業用水從濁水溪取水後流經田坵一直到出海,渠道內的各種構造物,包括:攔水設施、沉砂池、跌水工、分水工、巴歇爾量水槽、倒虹吸工、農田灌溉分水閘門等等設施模型,參訪者得以認識農田水利灌溉排水等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