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畫緣起
「斗六大圳幹線續建工程計畫」係為解決雲林縣斗南、大埤及嘉義縣大林等鄉鎮灌溉地區約6,000公頃農田灌溉缺水問題所研提,該地區目前灌溉水源主要為崙子溪、大湖口溪及石龜溪,乾旱時期水源不足,須開鑿深水井抽取地下水補充,長期以來常呈現地面水水源不足,抽取用地下水用水費用負擔過重,影響農業經營成本及收益。斗六大圳幹線續建工程增加之灌溉水源,係利用集集共同引水攔河堰溢流之河川水灌溉本區,可擴大發揮集集共同引水計畫之功能,達到提高水土資源之有效利用目的。
經本會多年規劃研擬改善事宜提出本計畫報告,案經報奉行政院,於90年7月核定同意補助辦理,該計畫預定於6年內完成,總經費約需15.19億元,由農委會分年編列工程預算補助,並由本會自籌用地費辦理。本計畫工程之灌溉區域,跨雲林及嘉義兩縣,受益灌溉地區面積共約6,000公頃,主要工程內容分為幹線新(擴)建工程與連接水路工程之興建,詳細內容包括
- 原斗六大圳幹線擴建。
- 幹線新建。
- 溫厝角支線擴建。
- 湖子埤導水路新建。
- 大林圳幹線整建。
- 連接水路工程等。
擴建及新建水路總長度計約23,230公尺,圳路沿線之相關重要水利構造物有矩形座槽、制分水閘門、公路橋涵、農路橋涵、跌水工、倒虹吸工、取放水門、暗渠、渡槽等,整體系統工程於規劃時除考慮供水功能外,並配合考量地區現況環境條件及當地文化特色,亦融入生態、景觀及人文藝術等多元性設計理念,完成後對地區農村環境景觀美化將會有相當程度提昇。
二、計畫全程:
本「斗六大圳幹線續建工程計畫」自核定後分九年完成,第一年(91年)辦理用地取得及前置作業,另以五年的時間設計施工,並按計畫順序依序執行如下:
- 溫厝角支線擴建工程(92年)。
- 新建幹線段(93年~94年)。
- 湖子埤導水路及大林圳幹線整建(94年)。
- 連接水路柳子圳導水路等七線(94年~95年)。
- 原幹線擴建工程(95年~99年)。
- 計畫工程總經費需15.19億元,由農委會分年編列工程預算補助,並由本會自籌用地費辦理。
三、計畫目標:
- 全程目標:依計畫期程期能早日將斗六大圳續建工程完成,以解決雲林縣斗南、大埤及嘉義縣大林等鄉鎮灌溉地區6000公頃農田灌溉缺水問題。
- 年度目標:
- 91年:依計畫路線舉辦公聽會、用地徵收協議價購會議及辦理用地徵收。
- 92年:依計畫期程完成溫厝角支線擴建工程(渠道長度2790m,構造物9座)。
- 93年:依計畫期程完成新建幹線上游段(渠道長2145m,構造物20座)。
- 94年:依計畫期程完成新建幹線段下游段(渠道長度3100m,構造物15座)、湖子埤導水路(渠道長886m,構造物8座)、大林圳幹線整建(渠道長度1600m)及部分連接水路(渠道長度2576m,構造物2座)。
- 95~96年:依計畫期程完成原幹線擴建工程(渠道長度4501m,構造物15座)、部分連接水路(渠道長度5647m,構造物51座)。
- 98~99年:「加速急要農田水利設施改善計畫」斗六大圳幹線等改善工程。
四、計畫工作項目:
- 91年:舉辦公聽會、用地徵收協議價購會議及辦理用地徵收。
- 92年(溫厝角支線擴建工程):矩形座槽、制分水閘門、農路橋、取水門、版橋等。
- 93年(新建幹線上游段):矩形座槽、制分水閘門、農路橋、取水門、版橋、渡槽、暗渠、倒虹吸工等。
- 94年(新建幹線段下游段、湖子埤導水路、大林圳幹線整建及部分連接水路):矩形座槽、制分水閘門、農路橋、取水門、版橋、渡槽、暗渠、倒虹吸工等
- 95~96年(原幹線擴建工程、部分連接水路):形座槽、制分水閘門、農路橋、取水門、版橋、渡槽、暗渠、倒虹吸工等。
- 98~99年:「加速急要農田水利設施改善計畫」斗六大圳幹線等改善工程(第1.2.3.4.6工區計5.164公里)。
五、計畫執行成果:
- 92年(溫厝角支線擴建工程):已完工。
- 93年(新建幹線上游段):已完工,本年度工程爰依政府採購法暨相關規定以統包招標方式辦理並另甄選國內具有實務經驗之專業工程顧問單位進行專案管理及施工監造技術服務,協助本會擬定統包招標文件、協助招標、開標、專業諮詢及履約、督導等有關工程之專業管理及施工監造,此工程採購方式、進度控管、施工品質等深獲各水利會工程人員認同及好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93年11月4日及11日舉辦「九十三年農田水利會工程人員觀摩研習」)及受到該灌區水利小組長之肯定與期許。
- 94年:基於上述第三年計畫工程之施行成效,本會於「斗六大圳幹線續建工程(第四年工程)」擬繼續依循此模式辦理,並期以獲得公共工程金質獎為目標。目前已委託專案管理廠商辦理統包採購準備中。
- 95~96年:完成原幹線擴建工程(渠道長度4,501m,構造物15座)、部分連接水路(渠道長度5,647m,構造物51座)。
- 98~99年:「加速急要農田水利設施改善計畫」斗六大圳幹線等改善工程(第1.2.3.4.6工區計5,164m)。
六、計畫成果對產業面、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之影響與效益
本計畫工程實施完成後,評估將來對地方效益有:
- 稻米生產效益:維持原有灌溉制度與耕作方式,因為引灌集集計畫濁水溪水源後,含砂量高可改善土壤土質,含有機質可改善稻米品質,增加售價,提昇競爭力。
- 節省抽水成本,水源較為穩定。
- 因減抽地下水,可減緩地層下陷,免受淹水災害。
- 對地方區域均衡發展有所助益。
七、計畫成果之維護辦理情形
本計畫工程尚未全線完成,本會目前正研擬規劃增設水路工作站以辦理將來本計畫工程全案完工後之維護管理工作。